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曾国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和曾国藩六不说原文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曾国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及曾国藩六不说原文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六不说原文

曾国藩总结的“六不说”:

人生在世,话越多,祸患也就越多,能少说就少说。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曾创下十年连跳十级的官场奇迹。

官场如战场,曾国藩官场上的成功大多归功于他“戒多言”的原则。

曾国藩言:“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有价值的话多说,没必要的话不说。

他总结的人生六不说,至今让人受益无穷。

01

不说直话

待人要真诚,说话要真实。但是,切记不顾后果,口无遮拦。

人都好面子,很多事,不能直接说到人家脸上。

你落了人家的面子,下次人也不会给你面子。

直话,要转个弯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顾及别人的自尊,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

曾国藩说: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

劝人,不能直接指出别人的过失,要先肯定他,他高兴了,你的下面的建议才更容易被采纳。

说话是一门艺术,要讲究方式方法。

再有价值的话,也要别人听得进去才行。

尊重对方,照顾别人的情绪,懂得委婉一些,才是正确的谈话之道。

02

不说闲话

《菜根谭》有言: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那些闲的没事干,不安好心的人,才喜欢到处嚼舌头。

嘴巴说的是非太多,内心也就会变得浑浊。

如果有人私下说某人的坏话,告某人的黑状,那他就可能在别人面前说你的坏话,告你的黑状。

和这种人在一起,终日被是非困扰,不得安宁。

陆游在《闲居自述》中说:“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花朵能言,一定会像人一样蜚短流长,惹生事端,石头虽不能说话,却诚实而坚韧,招人欢喜。

03

不说怨话

生活不易,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传播负能量。

亡羊补牢尤未晚,怨天尤人无意义。牢骚多了,朋友就少了。

不要成为负能量的传播者,没有人会喜欢整天对着一张怨妇脸。

遇到问题,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人活一世,抱怨一天,不如努力一天。

有说话埋怨的力气,不如迈开步子,挥洒汗水。

04

不说狂话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到底有多强悍。

人可以有傲骨,但是不可以有傲气。

曾国藩说:人生大部分的失败都源于两个字,一个是懒,另一个就是傲。

狂妄的人,眼界偏狭,不知天高地厚。

看似张牙舞爪,其实不过是纸老虎。

海纳百川,成其浩大。山聚土石,成其雄伟。

谦虚一点,总没有坏处。

05

不说胡话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地放矢,不能乱说话。

很多人喜欢胡思乱想,说话也不过脑子,经常说一些胡话。

说的人事后可能完全没印象,但是对听的人确实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长此以往,没有人会和你来往。

人无言,不可为信,人无信,不可为言。

一个人经常说胡话,那就没人愿意信任他,一个人失去了信任,也就失去了立世的根基。

话说的明白,事做的清楚,这样的人才靠谱,别人才敢和你交朋友。

06

不说恶话

老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对某个人、某个事随便指点、随便发言。

这也导致很多人不知收敛,喜欢恶语相向。

佛家常讲:口业。

一个人每次说出伤人的话,都是在给自己造业。

中国第一代女星阮玲玉,就是因为某小报对她本人的私生活妄加揣测,指指点点,导致舆论哗然,阮玲玉不堪重负,吞安眠药自杀。

鲁迅还因此撰写了一篇文章——《论人言可畏》。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很多人谈是说非,藏否人物,还洋洋自得,一副指点江山的架势。

但却不知道,口业造多了,迟早会报应到自己头上。

曾国藩常常在家书中告诫子女,做人要厚道,话不要说死,事不要做绝。

得饶人处且饶人,放过别人,也是饶恕自己。

07

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说话之前,一定要在脑子里过滤一遍,想想说出口的话有没有上面那六种。

想想说出口话是否照顾到了对方,想想说出口的话是否合乎场合。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人的修养。

你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将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曾国藩八交九不交原文

?八交:胜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

?九不交: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好占便宜者;全无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交友慎重一些总是好的。曾国藩就给我们罗列了哪些人该交,哪些不该交,即所谓的“八交九不交”。

【八交】

1、省己者:即某些方面超越过自己的人。

2、盛德者:即品德高尚富有美德的人。

3、趣味者:即生活有品位有情趣的人。

4、肯吃亏者:即处事待人上愿意自己吃亏的人。

5、直言者:即不勾心斗角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人。

6、志趣广大者:即志向高远,兴趣广泛的人。

7、惠在当厄者:即能患难之中见真情的人。

8、体人者:即能体谅体贴他人的人。

当然,曾国藩的这八交是可交之人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不一定非要八项齐全,那恐怕就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了,估计很难交到朋友。不过,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如果我们把这八交作为自己处事做人的标准,当我们成为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朋友也自然迎面而来。

【九不交】

1、志不同者:即不一道儿上的人。

2、谀人者:即吹嘘奉承之人。

3、恩怨颠倒者:即是非不明,恩将仇报之人。

4、好占便宜者:贪图小便宜之人。

5、全无性情者:无感情可言,不懂率性而为之人。

6、不孝不悌者:不懂孝道伦理之人。

7、愚人者:自作聪明愚弄他人之人。

8、落井下石者: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之人。

8、德薄者:道德不足之人。

同样,这九不交是不可交之人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有一项就要考虑是不是值得交了,当然九项齐全者,那就不用说了。当然,生活中也并不那么绝对,正如自己交的朋友,哪个又是十全十美之人呢?九不交,可以是一个衡量朋友的标准,但并非一定依此,否则也很难交到朋友。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只能说尽量少交。同理,这九不交可以作为自己“不为之人”的参照标准。

挺经曾国藩原文与译文

原文: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私,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睟面,孔彦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自恨少壮不知努力,老年常多悔惧,于古人心境,不能领取一二。反复寻思,叹喟无已。

《挺经》翻译:

仔细思考古人在修身方面所下的工夫,成效特别显著的大概有四项:慎重独处,就会心胸泰然;庄严恭敬,就会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就会心悦诚服;正心诚意,则神灵也会钦敬他。涵养功夫当以“诚”为本。就是有“诚”可以化育天地万物,求诚须不欺,不欺必能居敬慎独,居敬慎独者必无私。为了达到“内圣”心法最佳境界,他以“修法十二课”来约束自己的身心。

好了,关于曾国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和曾国藩六不说原文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