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待人接物的名言(孔子认为与人相交要责己严待人宽的句子是)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孔子待人接物的名言这个问题,孔子认为与人相交要责己严待人宽的句子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对人情世故的看法
对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自己:每日三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虽然是他教他弟子的,但他也以身作则的)
待人接物:以直待人。(有弟子曾问孔子,要是有人对他不好,他是应该宽恕别人,包容他吗?孔子就说,如果你对那个对你不好的人很好的话,将来有人对你很好,你又要怎么对待他呢?所以说,孔子虽是圣人,却绝对不圣母)
孔子做人最好的原则
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孔子认为与人相交要责己严待人宽的句子是
我们常常会说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定要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孔子在教导弟子们的时候也说过意思相同的话,而且还告诉弟子们,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别人对你的怨恨。孔子的这句话被记载于《论语.卫灵公篇》第十四章,其原文是: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的这句话从字面上比较好理解,孔子说:“(遇事)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朱熹在其《论语集注》中对于本章的注释为“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出现错误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对于提高自己的修身水平是有益的。宽以待人,别人就容易听从你的建议和安排,而且别人也就不会轻易怨恨你了。
“远怨矣”在我看来不仅仅只是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一层意思。懂得换位思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成为修养达到一定水平后自然而然的表现,成为内心深处认同的价值观,对别人产生怨恨的可能性也会减少。也就是说“远怨矣”一方面是别人对于自己产生怨恨的可能性会降低,另一方面,自身怨恨别人的情绪宣泄需求也会减少。
我们现在经常会说要以问题为导向,提升管理。出现问题要学会刀刃向内,懂得首先从自身查找原因,才是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其实人推脱责任有的时候是本能,就像人遇到危险,88%的人会下意识的选择逃跑,出现问题时很多人也会下意识的推脱责任,找客观原因。而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希望在下意识、不自觉的推脱的同时,能主动从自身去找原因,去反思自己的不足吗?这不就是进步和成长吗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