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与人相处之道(孔子真诚待人的名言)
很多朋友对于论语人与人相处之道和孔子真诚待人的名言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真诚待人的名言
孔子有许多关于真诚待人的名言,以下是其中一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巧言令色,鲜矣仁。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孔子对人情世故的看法
对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自己:每日三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虽然是他教他弟子的,但他也以身作则的)
待人接物:以直待人。(有弟子曾问孔子,要是有人对他不好,他是应该宽恕别人,包容他吗?孔子就说,如果你对那个对你不好的人很好的话,将来有人对你很好,你又要怎么对待他呢?所以说,孔子虽是圣人,却绝对不圣母)
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评价
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
1、“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君子处事待人是以道义作为参照的标准,小人处事待人是以利益作为考量的依据。
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因为依据道义、良知来处事待人,内心光明磊落;小人因为计较利益、得失来处事待人,内心充满忧虑烦恼。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依据道义,内心安定祥和,愿意与他人和睦相处,却不会随便苟同他人的看法(要看他人看法是否合乎道义);小人依据利益,可以轻易地附和、苟同他人的看法,但是内心却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内心并没有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意愿)。
关于论语人与人相处之道,孔子真诚待人的名言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